南极包

45,00 

南极套装:南极地图+小册子

包装包含 南极洲构造图》第二版南极洲构造图 "的解释性说明。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Garrik Grikurov 和 German Leitchenkov
出版社 : CCGM-CGMW
创作和设计:C. 弗朗索瓦

南极包

剩余量: 有货

保证安全支付

描述

南极洲资料包:构造地图 + 解释性说明

南极洲构造图 - 第 2 版

ǞǞǞ 1:10,000,000 南极洲构造图第 1 版2012 年出版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对国际地球物理年 2007-2009 年科学计划的贡献。2010-2020 年期间,在获取地球物理信息(主要是来自海洋地区船只的地震和磁力数 据,以及来自陆地磁力、重力和无线电回声探测的机载数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地球资源卫星对深海海底的测高观测中得出了海洋重力异常现象,并对南极岩石藏品进行了最先进的深入分析研究。这些成就增进了我们对南极地区结构和地球动力学历史的了解,并推动了 1:10,000,000 南极洲构造图(TeMAnt)第二版的编制工作。
- 根据对磁异常的修订鉴定,对大洋地壳的年龄进行了改进;
通过对南大洋海底扩张速率的评估,在解释性插页中介绍了现有遥感数据可能预测的冰盖下的主要构造特征;
- 该地图附有解释性说明,其中包含对主要构造特征的描述和插图,以及用于汇编的主要数据来源的参考资料。

与第一版相比,TeMAnt 取得了以下进步:
- 主图上清楚地显示了在可信的插值范围内绘制的亚冰川基岩露头区域,与之相对的是完全没有地面真实地质证据的广阔冰盖地形。冰川下基岩的特征仅表现为透过透明冰盖看到的阴影浮雕,而基岩地形的清晰彩色图像则显示在单独的插页中,说明了地图的形态结构外观。
构造特征
- 确定了复杂的南极东部大部分晶体基底的原岩形成、原生克拉通化和随后的再加工事件的年代;
- 对当今太平洋边缘的多相岩浆弧历史提出了更好的解释;
- 目前正在对南极大陆边缘进行更精确的结构成像,包括边缘断层的定位、大陆-海洋边界的位置以及沉积厚度的分布;

南极构造

南极洲 1:10 M 比例尺构造图第一版由 CGPC 于 2012 年出版。

过去十年间,大量新数据的涌入推动了 2012 年地图的更新和第二版的编制。

图例的设计紧凑直观地展示了地球动力学和年龄相关信息。地图单元主要根据其所代表的地壳类型以及在板块边界或板块内形成的情况来区分。

大洋地壳根据磁异常确定的年龄绘制。在图例中,太古宙复合体被归入一个单独的区块,应该代表原始的大陆板块/变质基础结构(原地壳),没有明显的板块构造标志。

原生代和新生代的复合体被称为未伸展或伸展的大陆地层。

未伸展的地壳包括吸积褶皱带(原生带)、其再加工的结构产物、平台覆盖层和板块内褶皱系统。

拉伸的大陆地壳控制着裂谷系统和相关沉积盆地的分布。南极大陆边缘的大部分地区富含岩浆。在邻近大洋地壳的漫长区域,大陆地壳被过度拉伸,以至于露出了上地幔。

较小比例的插图显示了南极构造的总体情况,包括推断出的冰盖下的分布情况,同时还显示了海底扩张速度和大洋地壳增厚区域。

南极包

其他信息

重量 0,385 公斤

您可能还会喜欢…

购物车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