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M的亚洲国际地质图

126,00 

1:5 M的亚洲国际地质图

第1版 2013
比例:1:5,000,000
投影:Lambert Azimuthal Equal Area, Central Meridian E90°, lat. origin N40°。
尺寸:12张,每张尺寸为100 x 69厘米
主要作者:任继顺。共同作者:牛宝贵,王军,金晓赤,谢良珍
工作组负责人:I. 奥列格-佩特罗夫,II. 阿卜杜拉齐姆-哈吉普尔,III.NIU Baogui, IV.Ajit KUMAR, V. K. WAKITA

剩余量: 有货

保证安全支付

描述

1:5 M的亚洲国际地质图

亚洲国际地质图(IGMA5000)是第一个使用数字技术制作的这种规模的汇编。它显示了整个亚洲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大陆和海洋区域的地质情况,西起阿尔卑斯山,东至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至爪哇海槽。这份文件为那些希望从全球角度熟悉亚洲地质的人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同时也是了解亚洲大陆的构造与周围大陆和海洋的构造之间关系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下文简要介绍了编制该地图时考虑的一些主要进展。

1)在亚洲东部沿海地区发现的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层,现在主要归属于白垩纪,而不是上侏罗纪-下白垩纪。在中亚,大多数石炭纪火山岩层似乎不是弧形火山作用的结果,而是延伸动力学的结果。中国蓟县断面的中新生代下限,以前的年代为1.8Ga,现在已被重新确定为-1.68Ga。

2)中原和印度火山口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热构造事件发生在2.5Ga而不是2.7Ga。长江克拉通的基底形成于0.75-0.8Ga,即格伦维尔造山周期之后的0.2-0.3Ga。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已经确定华南地区对应于一个下古生代的加里东褶皱带。

在三叠纪没有形成大洋盆地的秦岭带,不是印支碰撞造山,而是由于大陆地壳的俯冲。在潘吉亚形成时,超级大陆冈瓦纳的印澳部分与古亚洲结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两个区块之间没有海洋盆地(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没有古特提斯)。在古亚洲的南缘有一个巨大的印支造山带,位于目前扎格罗-喜马拉雅山脉群的北部。

3)亚洲是一个复合大陆,由西伯利亚、印度和阿拉伯三个主要的火山口和三个主要的造山带组成,其中包含一些小火山口和小大陆。亚洲大陆大体上在中生代形成了现在的形态。造山带是三个全球构造域的一部分:古近代、泰西和太平洋。

中韩、长江、塔里木和西布马苏等小板块可被视为与冈瓦纳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转换构造带有关。在古亚洲大洋消失之前,这些板块最初位于冈瓦纳的北缘,在古亚洲大洋关闭之后,然后是特提斯的开放,发现自己位于古亚洲的南缘。亚洲蛇绿岩的年龄从北到南逐渐减少,这表明在泛生代,冈瓦纳的分离和亚洲的增生伴随着后者造山带的南移。

2002年在巴黎举行的CGMW大会上,来自北京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任继顺院士提出了建立亚洲国际地质图(IGMA)的建议。他的建议得到了CGMW主席团的认可,并在2004年佛罗伦萨举行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被大会通过。

在CCMG的支持下,IGMA5000的工作于2005年开始,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CCMG南亚和东亚小组委员会(其主席为任继顺教授)在CCMG中东、北欧亚和洋底地图小组委员会的合作下,以及在参与国地质机构和服务部门的参与下,率先实现了该计划:柬埔寨、中国、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日本、哈萨克斯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蒙古、朝鲜、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南韩、泰国和越南。

该项目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石化勘探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为开展这一庞大的地图综合工作,成立了六个工作组,其中包括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北京举行的六个国际研讨会。各工作组及其成员机构的地理分布如下:

- 第一组北欧亚大陆。CCMG北欧亚小组委员会和全俄地质研究所(VSEGEI)负责俄罗斯、中亚和有关国家海洋区的地质汇编工作;

 

- 第二组 中国、蒙古和朝鲜半岛。CCMG南亚和东亚小组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韩国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研究所(KIGAM)和蒙古科学院地质与矿产资源研究所。

 

- 第二组中东。CCGM的中东小组委员会受委托负责编纂中东和近东、非洲邻近地区和大洋地区的地质图。

 

- 第四组日本和东南亚。CCMG南亚和东亚小组委员会和日本地质调查所负责绘制日本、东南亚和有关国家的海洋地区的地质图。

 

- 第五组 南亚。CGMW南亚和东亚小组委员会和印度地质调查局负责绘制南亚和周边海洋地区的地质图。

 

- 第六组编辑委员会,负责总结五个工作小组提供的所有数据。

 

这张卡只有折页形式

1:5 M的亚洲国际地质图

其他信息

重量 1,75 公斤
尺寸 37 × 25 × 6 厘米
包装

长度

宽度

厚度

重量

规模

购物车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