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及其边缘地区-PDF

27,00 

印度洋及其边缘地区-PDF
60页
发表于2020年7月
只有英文版本
CGMW-CCGM系列

协调: 马蒂厄-罗德里格斯和曼努埃尔-普贝里埃

编辑部。 Philippe Rossi, Camille François & Peter Miles

印度洋及其边缘地区-PDF

剩余量: 有货

保证安全支付
SKU: R154 分类: , 标签:

描述

印度洋及其边缘地区-PDF

.pdf版本通过下载链接发送。

注意:本手册受许可协议的约束。

这本小册子在我们的目录中也有纸质版。

印度洋及其边缘地区-PDF

作者M. Arnould, G. C Bhattacharya, G. Calvès, M. Cannat, N. Chamot-Rooke, M. Delescluse, J. Dyment, N. Ellouz-Zimmermann, J. Escartin, M. Fournier, D. Franke, P. Huchon, A. Janin, S. G. Kumar, E.S. Mahanjane, M. Mathew, D. Menier, J. A. Olive, M. Pubellier, A. Rabaute, M. Ramkumar, M. Rodriguez, M. Santosh, D. Sauter, B. Sautter, M. Searle, M. Seton, M. Shuhail, M. Tsekhmistrenko, C. Vigny, V. Yatheesh.

印度洋见证了一些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事件,这些事件在上一次板块构造事件中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地球。从冈瓦纳超级大陆早期由强烈的热点活动维持的分裂,到2019年科摩罗群岛新火山的实时诞生,印度洋次盆地内或沿其与周围板块的边界记录了近200Myr的地质历史。相应地,我们的许多现代概念实际上起源于在印度洋地区进行的观察,包括在陆地、海上,甚至在地幔深处。

印度洋及其边缘-PDF的目的不是要对所有这些结论进行详尽的审查,而是要发现其中的一些结论。其目的是说明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的研究是多么丰富和生动,一方面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些硬性背景,但另一方面又与当今正在进行的研究保持足够接近。

印度洋及其边缘地区-PDF

第一组论文涉及印度洋的主要结构要素,与印度洋的开放和过去及现在的运动学有关。Chamot-Rooke通过对地质(3Ma平均)和大地测量(GPS)模型的比较,回顾了当今的板块运动学框架。Arnould等人讨论了记录印度快速迁移的印度洋羽流的特异性,并提供了它们如何与深层地幔相连的线索。Calvès进一步展示了留尼汪羽流如何与印度德干西部边缘的裂变相互作用,形成最大的陆上/岸上大型火成岩省之一。Yateesh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海洋磁力线的阿拉伯海开辟的修正板块构造重建,回顾我们对印度洋运动演化的大部分了解都依赖于磁性解释。

在第二组论文中,从陆地和海洋的角度讨论了印度-欧亚大陆迁移和碰撞的大规模地质记录。Searle对喜马拉雅的结构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主要单元和构造带,最好用地壳尺度的通道欠和韧性挤压模型来解释。罗德里格斯从印度洋结构的记录角度讨论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时间的辩论。Sautter和Pubellier进一步表明,巽他边缘的新生代变形,包括山脉和盆地,可以用印度的基底侧拖解释。

第三组论文展示了印在印度深海海底的一些壮观形态,都与活动断层有关。Cannat等人描述了在海脊轴上发现的三种海蚀形态,表达了不同的扩张模式(火山型、波纹型、平滑型),这是在对西南印度洋海脊进行调查后产生的一个公认的概念。Rodriguez等人使用多波束地图来说明活动剪切和相关的拉裂盆地以及沿欧文断裂带和欧文转换的推升脊。Delescluse和Chamot-Rooke利用地震原点说明了活跃在中印度洋的板内变形的风格,并进一步讨论了与2004年特大地震和2012年特大地震的关系。

在最后一组论文中,介绍了气候、构造和从陆地到海洋的沉积转移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Ellouz-Zimmermann回顾了印度两侧(马克兰楔和印缅楔)的增生棱镜和褶皱-推力带的发展,强调了印度运动学、继承的边缘基底结构和气候驱动的侵蚀/沉积过程的作用。Ramkumar等人分析了印度次大陆的年轻地貌和排水模式,并得出结论,认为是对冈瓦纳结构趋势的继承和延续。最后,Manhanjane和Franke描述了莫桑比克大陆边缘脚下的重力驱动的褶皱和推力带,它与东非裂谷系统的形成有关的隆起。

印度洋及其边缘地区-PDF

购物车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到顶部